汽车科技 频道

从奥迪A1看购车心态:不要评论你没有验证的事物

【汽车科技AutoTech 试驾】相信很多人对于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型并不感兴趣,这些产品用探底的价格手段来收获关注,与目前B级市场瓜分资源,但定价因素也限制了这类车型普遍体型小巧,配置简单,虽囊括了一定的品牌价值,但最终呈现出的只是一辆最基础的车型,这样产品力表现并不符合国人的购车心态,也从中无法体验到豪华品牌真正的价值所在,除非是极端的品牌崇拜者。

我也一直持有着上述的想法,虽然也会对需求单一的朋友推荐这些入门级的豪华品牌车型,但内心中却一直对它们的信任度只减不增,总是认为在它们的价格段内有太多更具兼容性的车型可选。直到这次有机会深度试驾了奥迪A1后,才发现了那些我们在购车中长期的陷入的几大误区。

从奥迪A1看购车心态:不要评论你没有验证的事物

以BBA三家豪华品牌为主,奥迪目前在入门级车型的铺设上是最全面的。从两厢、三厢到SUV,奥迪A1、A3、Q3以及相对于的S line运动版和quattro四驱车型,价格全部下探到了30万元以内(优惠后),这次我们收到的试驾车奥迪A1?Sportback S Line运动版,做为一款顶配车型,它优惠后的价格也只有18万左右。

这意味着你用不到20万的预算就可以买到一辆豪华品牌的运动调教,不管纯粹与否,这听起来还是挺美好的。

尴尬的预算和茫然的需求

国人购车有三个共性的前提:空间、外观、性价比,产品力的标准似乎已经被这三个共性所挟持住了,根本不思考需求的分门别类,对号入座,而是随大流一样的去选择你最大预算范围内,符合这三个前提的车型,而恰恰,豪华品牌的入门车型似乎和这三个选项完全不沾边。

以奥迪A1为例,虽然其是目前探底的豪华车型,但事实上它原本的定位是像MINI Cooper、大众甲壳虫以及奔驰Smart这类注重个性化城市通勤的车型类别,但无奈在个性化的角度一直没能得到认可,也的确在设计风格上,没有能够脱离奥迪品牌的形象。

无奈之下,奥迪A1沉闷在尴尬的价格段以及人群定位上,直到在S-line运动版本的打造成,才重新找到了更明确的定位:极致的通勤体验。

奥迪A1引发的购车需求

正所谓不知无罪,无知无畏,主观意识让我们很容易对一些未接触的事物进行评判,买车也是一样的。当然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样选择退而求其次,不冒失的选择,把容错率放到最高,这也是为何目前在20万元价格段日系车主导了市场,原因就是省钱省事。

当我选择人生中第一辆车的时候,完全是从车的角度出发,而非我可能在未来产生的用车需求,所以担心更多的是油耗、空间、保值率,可实际上在购车两年后,我突然发现最初关心的选项并非我当下的实际使用需求,这种评定过程往往发生在首次购车的消费者身上,当然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三大共性”所影响。

在此次试驾奥迪A1的过程中,我在尝试用各种当前20万元价格段的用车需求去一一对比它与主流车型的区别,最终的结果或许能够给关注这辆车的一些肯定的答案。

一 你存在多人用车需求么?

以我为例,实际上我在第一次购车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这辆车经常一人使用,但动力仍然不够,因为它是一辆满足五人准乘的三厢轿车。在20万元的价位段,车型的得失很清晰,在空间满足的同时,动力的短板会很明显,同理,相对倾向驾驶运动的车型,必然在油耗、空间也要有所妥协。

而在我深度试驾奥迪A1的两周内,如果只作为一台单人或者两人通勤使用的车型,这台车真的毫无挑剔。1.24吨的自重配合1.4T四缸发动机,125马力的动力输出在市区内加速表现非常好,225N·m的扭矩也让A1在并线超车中灵敏果断。

最关键的是,这辆Sportback S Line版本保留着纯粹的奥迪运动风格,转向手感以及油门刹车的切换,反馈到车身上的感觉是绝对超越于这个价位主流B级车的精致感,在这一点上,我们后面还会继续说。

二 你真的需要一台“大”车么

国人购车有一种特殊的情怀,那就是追求开起来“大”,用起来也“大”的车。所以在20万元区间,无论是两厢车还是SUV,都要不断的强调后排乘坐空间以及后备箱利用率,但你是否真的需要呢?

这辆奥迪A1只有3.9米长度,而2.45米的轴距灵活性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停车、调头、出入窄小街道,如果只针对市区通勤,这样的身材相比于主流的宽大B级车要随动的多。以北京路况为例,在狭窄的停车场入位,基本都可以一次出入,不会出现反复的前后转向来顾前顾后,在比如拥挤的环路出入口,A1的跟进性非常灵活,在试驾的两周中,只要注意力足够集中,奥迪A1几乎不会遇到被加塞儿的情况。

采用了掀背式设计的后备箱,让奥迪A1也拥有一个并不算小的储物空间,把座椅放倒后,面积足以放下4-5个行李箱。对于日常通勤而言,即使经常搬运物品这辆车也绝对能够满足你。

强调前排体验的结果会让后排变成什么样呢?只能说几乎90°垂直的靠背以及坐垫极其上抬的角度,让乘坐者几乎处于窝在里后排座椅内,短时间乘坐还说的过去,但如果中长途出行的话,舒适度会持续降低,因为它的靠背实在是太直了。

至少在日常通勤属性中,国人要求的“大”,弊端永远大于利,很多人并不看好的紧凑型轿车,却异常的适合国内一线城市的路况,这也是为了两厢车越来越受欢迎的现实。而奥迪A1倾向于单人或双人驾车的紧凑级车型,更是透彻的将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三 你是否在乎驾驶品质?

我几乎不会像朋友推荐自主品牌的车型,虽然国产汽车成熟的速度有目共睹,但在二十万元这个价格段中,合资品牌的长期使用性,仍然是我们所在乎的性价比中关键的一项。可在驾驶感的塑造上,这个价位的B级车仍然无法有针对性的实现,因为不必要的要向我们上述的“三个共性”妥协,这也是为何奥迪A1在实际驾驶性上给我最大的感受。

很久没有在这个价格段内找到一辆拥有如此细腻驾驶品质的车型了,奥迪将A1逐渐塑造成为了一台拥有“钢炮”体质的运动型轿车,搭配上S-line的车内套件,尤其在夜晚车内红色氛围灯的影响下,进入车厢的一刻,整车的运动风格就带动了气氛。

低速行驶中,方向盘有着非常轻盈的电子助力手感,加上优秀的转弯半径,让调转方向等动作都非常舒服。进入到中高速状态下,转向的精准度逐渐体现,偏硬的底盘带来的车身稳定性让动作的连贯敏捷,车辆在100Km/h的速度下,油门深踩仍然会带来稳定的动力输出,这一系列的表现远超出了最早我对这套1.4T发动机的期待。总之,当你身处驾驶位置,这辆车由内而外吐露的精致驾驶体验,真的要明显优秀于同价位的B级轿车。

总结

这也是为什么往往我们在选择第二辆车的时候要比第一次思路清晰的多,需求决定了最终的用车体验,同样用车体验也必然的贴合了你的需求点,如果只是单纯的城际通勤,一辆即便完全满足了“空间、外观、性价比”的车,就真的会适合我们么?

通过奥迪A1,我们只是想从这辆豪华入门级车型上来对比我们的用车需求。在两周的时间里,我真心觉得A1要比我自己的三厢车适合通勤的多,在加上奥迪自身的品质,这辆虽然看似小巧的两厢车却带来了最贴合我需求的表现,这或许就是一辆下探的20万元内的豪华品牌所想表达的需求细分吧。

当然奥迪A1生存在这个价位段仍然有着很多的被动性,同时受到师兄奥迪A3的价格压迫,更难被需求用户所发现。如果做为家庭的第一辆车,也无法适应多面性的用车需求,最终只能将用户逐渐锁定到单一的年轻通勤用户,或者家庭的第二辆代步用车,而奥迪本身,只能够一步步将A1极致化,既然满足的方面不多,那就只能每项都拿到满分。

如果你正是奥迪A1的目标客户,没关系,去试驾一下吧,或许会和我一样,改变对这个价格段内这些豪华品牌的认知。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