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技 频道

新政策鼓励外商电池企业 电池产能门槛被提高39倍

【汽车科技AutoTech】近期,由发改委和商务部编制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提到,放开对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制造领域准入限制,但外资电池企业能否进入工信部的电池企业目录仍然有诸多困难。

上个月,工信部官网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内容中,将锂电池行业产能要求提高了39倍,这意味着目前国内的初创型电池企业将被大幅度打压。

直至本月,工信部共发布57家符合规范条件要求的企业名单,其中56家单体企业,1家系统企业。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至今还未能进入电池企业目录。发改委也声明,会继续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但目前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是在符合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前提下能否进入工信部的电池企业目录的问题。

外资电池技术放开

此次《修订稿》中重点提到放开对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生产制造的准入限制,这一条引人关注。同时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提到和电池相关的项目,主要包括电池隔膜(厚度 15-40μm,孔隙率 40%-60%)和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外资比例不超过50%)和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

目前国内电池技术上,电池隔膜和电池管理系统是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在技术上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国家鼓励外商投资,通过市场换技术,这样可以尽快弥补国内的技术短板。

但尽管新政策没有专门提鼓励单体电池企业,但这并不代表限制。实际上包括三星、LG和松下在内的日韩企业都已经在中国设厂。

外资电池车辆无法获得补贴?

目前三星SDI建在西安高新产业开发区的动力电池工厂在去年10月下旬已经正式投产,生产线涵盖了生产汽车动力电池单元与模块的全工艺流程,产能为1.3GWh。

LG 化学在南京的新能源电池项目已于2015年年底竣工,该项目可年产供5万多辆纯电动汽车(以一次充电续航里程达320公里的电动车为准)和18万多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汽车(PHEV)使用的电池,并且采用“一条龙”生产模式。

松下也在中国大连正在兴建一座汽车锂电池工厂,该工厂年产电池可以配套20万辆车,年营收目标是1000亿元,预计2017年投入生产。

但是,尽管这三家日韩企业已经在中国兴建电池厂,但它们目前仍未进入工信部的电池企业目录。同时日韩电池企业至今没有进入电池企业目录,可能意味着其配套车辆无法获得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国家至今没有明确表示电池企业目录与新能源企业补贴是否挂钩。

但从行业环境上看,日韩电池企业与国内电池行业的差别,不仅在于规模,更多地在于日韩企业的电池成品率高和一致性好。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