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技 频道

315不能说的秘密:电动车与你 不成问题的问题

【汽车科技AutoTech】汽车行业中,每个品牌都有一定的正负面形象,即便是BBA这样的豪华品牌,也很难逃脱口诛笔伐。但对于近两年快速成长的纯电动汽车而言,似乎整个行业的都在被消费者嗤之以鼻,如果没有地方牌照政策的扶持,电动汽车本身的产品力完全无法维持甚至达到已经创造的市场规模。

那电动汽车的产品力究竟在哪些方面给市场造成了抵触情绪,是我们过分怀疑,还是真的有问题?

纯电动汽车市场底蕴不足

可以说,纯电动汽车开始进入市场化不足十年的时间,而要是从有世界级品牌进入到这个领域开始计算,则要推迟到2012年宝马推出的“i”品牌开始。但即便是宝马这样的身份,也让自己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得到了不少的唏嘘,投入五年的经历,而目前的两款车,i8基本靠外形,i3基本靠理念,整个宝马电动车业务在2016年全球市场也只卖出去了6.2万台,甚至不如宝马5系一款车在中国半年的销量。

一款新车型的市场成熟期可能要在5-8年的时间,而那些脍炙人口演变至今的经典系列,甚至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一款成熟的车型打造都需要如此之久,何况是一个行业呢。底蕴的不足也造就了业内标准的混乱,传统品牌宝马是标准么?新秀特斯拉是标准么?绝对不是,在当前这样一个成长期中,任何踏入这个领域的品牌都可以指定标准,这也是为何中国汽车品牌如此看重纯电动汽车的原因之一。

自主品牌半路转行

自主品牌在近两年时间大规模的转移研发精力,投入到纯电动汽车的布局和推广上,除了“骗补”这个说烂了的原因外,技术门槛和市场监管力度低都是更深层的原因。还是那句话,在地方牌照政策的扶持下,人们急于用车的心理被牢牢抓住,电动车处于完全的卖方市场,消费者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车型销量几乎被自主品牌所包揽。而自主品牌本身在传统汽车的道路上还没有走稳的同时,却突然横跨到另外一个技术领域,难免遭到怀疑,在任何一方面都很难产生说服力,从形象到产品被彻头彻尾的怀疑,就像一个本身羊肉串烤的不怎么样的摊位,突然改成麻辣烫了,你会信心去吃么?

这么一款车的销量背后,政策扶持完全可以抹去它的产品力

同时为了减少研发周期和设计成本,目前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基本都是套用原先的燃油车外形,推出电动版,这种代入感很难说究竟是利还是弊。纯电动车与混动车还不同,电池体积,电机布局对于车身架构都有更大的影响,至少我个人而言很不愿意相信两种不同车型在设计上是互通的。

电动发展不只是一台车那么简单

传统汽车发展到今天,从周边的副产业到监管措施已经尽善尽美了,完全可以像流水线一样,对一款新投入市场的车型进行服务和评估,人们也早已形成了对一款传统汽车的审视角度,这是一个标准的市场化体系,即便在中国,也是极致的成熟了。

而电动汽车呢?看似只是换了一套动力系统,但对于市场而言,可完全不只是能否将一台车做好那么简单。城市充电网的基础建设,相应的充电收费措施,个人用车上的政策扶持,方方面面都将是一个与传统燃油汽车完全不同的覆盖面,这是一套独特的汽车产业体系,而现有的一切还都只是萌芽阶段。

目前国内的充电网看似铺建密集,但事实上利用率低,效率差,使用不便利是隐性问题

来看看特斯拉,其得到的关注度来源,除了直观的设计和高昂的价格外,真正让其快速成长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特斯拉一直将充电网的开发做为与车辆平行的技术项目。2016年底,特斯拉在中国以及有接近4500个超级充电桩,可以满足30分钟跑270公里的充电需求,而且对老用户还是免费的。

但目前国内铺设针对自主品牌车型的直流充电桩,效率和价格都远不如特斯拉,暂时不说车辆技术的差异,至少在基础建设上,一个外来品牌在中国已经占了先机。

每个细节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还有太多的细节问题仍然在给市场留存疑点,例如个人充电桩有什么先决条件,小区物业如何帮助车主审批流程,小区到了夏天峰值电量时又能允许几辆车同时充电,这些看起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可能成为行业一个举步维艰的客观事实。

当中国的电动汽车正在一个快速增长的轨道上,报喜不报忧成为了行业共性,无论是周边基础建设还是车辆本身的技术能力,在销量攀升的同时,很多根本性的问题仍然在待解决和不解决的状态。

所以当朋友询问我是否应该购买一台电动车的时候,我更愿意去跟他讲清楚可能遇到的周边问题,而非车辆本身。而且针对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通勤环境(里程、时间等),还有很多本地化的需求待解决,每个问题都是长远问题。

在“弯道超车”的伟大梦想之路上,中国电动车还有一段任重道远的路要走。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